一项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在美国犹太总医院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不同的诊断技术对于诊断NSCLC的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状态的价值各不相同, 包括手术活检、非手术组织学活检(腔内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细针穿刺术(TBNA)、经胸腔细针穿刺术(TTNA)、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和胸水标本找癌细胞等。(J Thorac Oncol. 2014,9:1120)- u& z1 h2 y/ R$ k$ {+ `
$ g% l9 ?+ h. v* A$ O随着NSCLC个体化治疗的进步,基于肿瘤细胞和分子层面差异的治疗已逐渐成为标准化治疗。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诊断技术在诊断NSCLC细胞分化和基因状态中的价值,Albanna等分析了2004年1月-2010年9月期间在犹太总医院被确诊为NSCLC的所有患者,这些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技术进行明确诊断。
5 }4 F, V- \$ K8 N
, _, i% u5 N' l- U2 f" Y结果显示,共有702例患者组织学确诊为NSCLC,其中269例患者同时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手术标本对细胞亚型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误诊率最低(分别为0%和1.8%),其次是TTNA(14%和10%)和组织学活检(两者都为18%),而TBNA的误诊率较高(分别是39%和30%)。虽然BAL和胸水标本可以提供较为满意的细胞分化结果(分别是20%和11%),但是当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相比,不一致率达6%。0 W% P( Q' X" J1 J4 ^, X: Z
* o$ W$ P# c7 D; g) b& Q
研究者指出,影像学引导下的TTNA和组织学活检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分子和组织学病理诊断结果,而TBNA诊断的准确性比较低。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来评价BAL和胸水标本用于诊断EGFR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并最终阐明NSCLC的细胞亚型。* L, O; G! e8 U4 v( S,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