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 发表于 2012-3-4 09:22:20

服药时间与疗效

本帖最后由 老马 于 2012-3-4 09:39 编辑

服药时间与疗效
1、给药时间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给予一定剂量,才能使病人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给药时间取决于药物作用持续时间,依赖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和吸收速率。一些吸收和消除非常迅速的药物,每日需给予多次剂量才能使病人体内维持一定的治疗血药浓度,但给药次数过于频繁给医疗及护理带来麻烦,所以有些药物通过增加剂量来减少给药次数。如心得安半衰期为2.5小时,要求每日给药8次,但可以剂量增加一倍,给药次数减为每日3~4次即可。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改变给药次数或增加给药剂量,由于给药剂量的增加,体内血药浓度的蓄积程度也随之增加,这对安全治疗指数小或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对治疗非常重要的药物是极其危险和不允许的。
对于一个药物,要经过4~5个半衰期药物才能达稳态血药浓度,首次给予负荷剂量,可使治疗血药浓度立即达到期望的稳态血药浓度。
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次数每日3~4次,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给药时间间隔,仅适用于半衰期5~8小时药物;有些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即消除慢的药物,每日1~2次即可,对于缓释或控释制剂,每日只需1次。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为工作方便常安排8AM—4PM、8AM—2PM—8PM,这样有效血药浓度所持续的时间分配不均匀,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更改为给药时间8AM—8PM、8AM—4PM—12PM,即为最佳给药方案。
另外,口服给药往往与饮食相关,尤其是每日需服3次药物,为了工作方便,护士常常在进食前后给病人服药,不仅给药时间分配不均匀,而且食物对药物吸收有很大影响。如对乙酰氨基酚,空腹服药20分钟达最大血药浓度,早饭后服2小时才能达最大血药浓度,且血药浓度峰值空腹远高于饮食后给药。大量事实证明,人和动物的许多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均出现节律性,一天中选择最恰当的给药时间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2、剂量间隔对疗效的影响
剂量间隔是指两次给药剂量之间相隔的时间,用τ表示。剂量间隔时间对药效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给同一病人、相同药物、相同剂量、每天给药次数相同,若剂量间隔时间不等,就会导致体内血药浓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
3、饮食对药效的影响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一些药物常常被要求在饭前或饭后服用,而另一些药物清晨或睡前给予,这样要求除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外,就是食物对药效的影响,食物不但可使某些药物降效,甚至无效,也可使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增加。
3.1胃排空速率的影响:影响药物的吸收是由于胃与肠之间的pH值不同;
3.2影响药物向消化道壁的扩散:即食物引起胃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增高,妨碍了药物向消化道壁的扩散,从而使药物的吸收减慢。
3.3影响药物溶解:口服给药,饮水量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3.4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如各种含酪氨、多巴、5-羟色胺、组氨酸、酪氨酸的食物(如酒、鸡肝、陈干酪、巧克力、酸牛奶等)可使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严重的高血压反应。因为酪胺可使组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多巴是多巴胺前体,而上述各种氨基酸在体内脱羧后形成升压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阻断这些升压胺或其前体的代谢灭活,产生严重的升压反应。食物中的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吸收部位,显著降低后者的吸收。
有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为主动转运过程,由于转运载体的数量有限,表现为药物的吸收总量保持基本恒定,因此吸收总量/给药剂量的比值下降。如核黄素(维生素B2),经小肠主动转运吸收,且有部位特异性,如胃排空速率快,则大量的药物迅速达到小肠的吸收部位,使吸收达到饱和状态,结果仅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食物使胃排空速率减慢,使维生素B2少量而持续不断的被转运到吸收部位,主动转运未出现饱和现象,吸收量比空腹时大的多。
食物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继而影响药物作用,因此药理学上要求根据药物不同特性和治疗目的确定饭前、饭后、饭间服药。长期以来,临床上通常指定饭后服药,可以方便的提醒病人不至于忘记服药,显然这种千篇一律的服药时间是不合理的。
另外,乙醇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乙醇是一种酶诱导剂,有必要询问病人是否有饮酒嗜好,或告诉病人治疗期间禁饮酒。①乙醇与镇静催眠药类作用,对中枢神经有协同抑制作用,禁用于控制醉酒时的兴奋症状;②乙醇与吩噻嗪类:对中枢神经有协同抑制作用,能抑制乙醇脱氢酶而阻碍酒精的降解,使其作用加强或延长。③乙醇与抗凝血药: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华法林半衰期缩短。④与抗生素如头孢哌酮、甲硝唑、呋喃唑酮等合用可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利福平可增加其肝脏毒性。⑤较大剂量抗组胺药可增加酒精对中枢抑制作用。⑥酒精能增强水杨酸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⑦中度以上酒精中毒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与降压药合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及昏厥。
   一些极性较强的药物,如羟氨苄青霉素,口服不同剂量的羟氨苄青霉素,随着剂量的增加,生物利用度下降,因此小剂量给药是该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模式,或餐后服药通过减缓胃排空来增加药物吸收。
异博定在一天不同时间点服药,血药浓度变化明显,早上8点服药,AUC最高;中午次之;晚上8点服药,AUC最低。这种随时间变化规律主要是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还可能和肝血流量、酶活性及蛋白结合有关。
螺内酯与普通早餐同服,吸收量明显高于空腹服药。
胃排空速度能影响药物到达小肠部位的时间,而能影响主要在小肠吸收的药物出现时间的快慢;泻药可加快肠蠕动,减少药物吸收。
4、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用药
由于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药物时,其作用强弱有很大差异,如机体分泌皮质激素在午夜至上午9时分泌量为全日量的70%,上午8时为峰值,若在高峰期一次投入全日皮质激素总剂量,不但可以增强疗效,而且减少了对机体内源性分泌的抑制。因此临床用药时,不仅考虑到剂量大小,还要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和毒副作用降低。
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夜晚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所以β2受体激动剂采取夜高晨低的给药方法:即特布他林早8:00 5mg,晚8:00 10mg;茶碱类药物白天吸收较快,而晚间吸收慢,根据这一特点,也可采取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



服药时间药品示例说明
清晨空腹1.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
1.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2.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络活喜)、依那普利(悦宁定)、 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乐息平)、 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索他洛尔(施泰可)、复方降压平(北京降压0号)。
2.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早7时左右服;每日服2次的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一次。

3.利尿药:呋塞咪、螺内酯
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4.抗抑郁药
如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波西汀、氟伏沙明。
3.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

5.驱虫药      如四氯乙烯、甲硝唑
4.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

6.盐类泻药
如硫酸镁、硫酸钠
5.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7.免疫抑制剂      如青霉胺
6.因为食物可减少其吸收。

   
   
   
   
   
   
   
   
   
餐前
(餐前
30~60分钟)
1.止泻药                                 1.鞣酸蛋白如鞣酸蛋白、药用炭 。                     性
1.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
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
起到收敛和止泻作用。药用炭饭前服,胃内
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
体的作用。

2.胃黏膜保护剂
如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 复方三
硅酸镁(盖胃平)、复方铝酸铋
2.餐前吃可充分地附着胃壁,形成一层保护
屏障。

3.苦味药
如龙胆、大黄
3.宜于饭前10分钟左右服,可增加食欲和胃
液分泌。

4.促进胃动力药
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
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
4.宜于餐前吃,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
下排空,帮助消化。
   

5.降血糖药
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罗格列酮.。
5.小剂量在早餐前服用疗效高,血浆达峰浓
度时间比餐中服用短。

6.滋补药如人参、鹿茸等与其他一些对胃无
刺激性的滋补药
6.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7.抗生素   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
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异烟肼、利福平
7.与食物同服可延迟吸收

8.肠用丸剂
8.使较块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

9.利胆药    (如小剂量硫酸镁、胆盐)、
胆道抗感染药(如磺胺脒)、驱虫药(如甲紫)
9.使药品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



餐前30~60分钟)
10.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止吐药(如吐来抗)、内服局麻药(如苯佐卡因)、抗酸药(如碳酸氢钠)
10.使药品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

   
   
   
   
   
   
餐时
1.助消化药
如乳酶生、酵母、胰酶、淀粉酶
1.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混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2.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拜糖平)、
伏格波糖(倍欣)、格列美脲
2.宜餐中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
3.灰黄霉素难溶于水,与脂肪餐同服后,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促使微粒型粉末的溶解,便于人体吸收,可提高血浆浓度近2倍。

4.非甾体抗炎药如舒林酸、吡罗昔康(炎痛
喜康) 、依索昔康、氯诺昔康(可塞风)、美
洛昔康、奥沙普嗪(诺松)
   
4.舒林酸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吡罗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

5.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
如熊去氧胆酸(护肝素)
5.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餐后(餐后15-30分钟)
大部分药品可在饭后服,特别是: 1.刺激性
药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吲
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盐酸奎
宁、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如碘化钾、氯
化胺、溴化钠等)、多西环素、黄连素
1.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维生素如核黄素(维生素B2)
2. 以利于吸收。

3.其他: 如呋喃妥因、普萘洛尔、苯妥英
钠、螺内酯、氢氯噻嗪
3. 以利于吸收。

睡前
1.催眠药各种催眠药的其效时间有快、慢之
分,水合氯醛(服后10分钟起效)、司可巴比妥
(速可眠)(服后20分钟起效)、艾司唑伦(舒
乐安定)(服后25分钟起效)、地西泮(安定)
(服后40分钟起效)、硝西泮(硝基安定)(
服后45分钟起效)、苯巴比妥(服后0.5-1小
时起效)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后安然入睡。
1.使适时入睡。
   

2.平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丙茶
碱(喘定)
2.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氨茶
碱、二羟丙丙茶碱(喘定)止喘效果更好.

3.降血脂药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
他汀、氟伐他汀(来适可)
3.提倡睡前服,因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
多在夜间,睡前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4.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
尔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
4.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
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睡眠.

5.缓泻药如酚酞(果导)、比沙可啶、液状石蜡
5.服后约12小时排便,于次日晨起泻下。










孤啸 发表于 2012-3-4 10:21:15

本帖最后由 孤啸 于 2012-3-4 10:23 编辑

老马,看到你关于服药间隔的帖我正好有问题请教:依维莫司一到我就要和索拉联合用药了,依你的知识看这两个药要间隔吗?要间隔的话间隔多久为好?
另外,我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国外研究认为“不同分子共同抑制肿瘤效果更佳‘比如XL184+VEGF抑制剂’”,我又是对任何靶向药都不敏感的,想今后重新联合试用一次,可我不懂什么分子呀、VEGF呀,所以我想请教你,易、特、2992、索拉、阿帕替尼、LX184、依维莫司、西地尼布这8种药那个和那个联合为宜,那个和那个不能在一起吃的。
第二个问题你不用急着回答我,在你有时间的时候帮我看看就行。麻烦了。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2-3-4 11:22:55

谢谢 老马,学习了。

老马 发表于 2012-3-4 11:48:56

多吉美是一天二次,你可以把依放晚上吃。

luwhy 发表于 2012-3-17 11:39:25

谢谢老马!收藏了.

lalmc 发表于 2012-5-11 12:49:38

谢谢老马,学习了!

lxj5000554 发表于 2012-5-11 18:37:01

学习 !

小可妈妈好 发表于 2013-11-8 22:38:52

谢谢,学习。

maidaomaidao 发表于 2014-1-10 03:08:06

好贴,谢谢马哥,收藏了!

明天会更好9999 发表于 2014-1-10 09:28:27

收藏了,谢谢。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服药时间与疗效